营养不良性贫血的症状与病因
营养不良性贫血的症状通常根据贫血的类型来判断。
营养缺乏引起的营养不良性贫血简称营养性贫血。这是婴儿和幼儿的常见疾病,是由缺乏造血所必需的铁引起的。据调查,6岁以下婴儿贫血的发病率为20%-40%。营养不良性贫血的根本治疗是补充相应的造血物质,即铁和维生素B12。
营养不良性贫血分为巨幼细胞性贫血和缺铁性贫血,病因和临床症状不同。巨幼细胞性贫血是由缺乏叶酸和维生素B12引起的。除一般贫血症状外,还有食欲明显下降、味蕾消失、舌乳头萎缩、牛舌、镜像舌等症状,是巨幼细胞贫血的独特症状。
缺铁性贫血的症状有头晕、虚弱、面色苍白、头晕、耳鸣、心悸、胸闷等。缺铁性贫血有其自身的常见症状,如头发干燥、指甲薄脆,有些人会有异食癖。营养不良性贫血的原因一般是由于长期注重谷类,饮食中缺乏肉、蛋、奶及其制品、新鲜蔬菜和水果。过度烹饪会增加叶酸和维生素B12的破坏。
长期酗酒者、素食者、部分饮食者或节食者的叶酸和维生素B12摄入不足。当患者患有慢性肝病时,也会导致营养不良性贫血。长期接受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也是该疾病的病因。
缺铁性贫血患者可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铁螯合剂,以避免体内缺铁。可以服用铁补充剂进行铁疗法,也可以多吃富含铁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瘦肉等。同时,应该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这有利于铁的吸收。
巨幼细胞性贫血可以通过服用叶酸和维生素B12来纠正。同时,患者应多吃富含叶酸的绿叶蔬菜,以及富含维生素B12的瘦肉、牛奶、鸡蛋等食物。同时,注意预防电解质紊乱,及时适当补充钾盐。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