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健康分享 >

点燃孤独症治疗希望

发布时间:2020-11-26 10:58:21 来源:北京军颐中医医院



妞妞,一个很可爱的5岁上海小姑娘。两岁时会说“爸爸”、“妈妈”、“妈妈抱”等。但近几个月,反而不说话了,叫她的名字时没有反应,好像没听见;对大人的吩咐似乎不理解,也不能区分亲人和陌生人;兴趣少,只对食物感受兴趣,听到自己喜欢的食物名称时马上做出反应;不会用言语表达个人的欲望和需求。


妞妞3岁7个月时,还不会使用动作语言,不会用点头、摇头、微笑、摆手等表示自己的欲望和要求。掉在地上的食物她捡起来就吃,不懂得洗了再吃,不知道掉在地上的东西脏了,吃饭时弄得周围一片狼藉。她性格急躁,想要什么东西时一刻都不能等待,必须马上得到,否则,就大喊大叫或哭闹。她喜欢随手扔东西,摔玩具,动作莽撞,不懂得轻拿轻放;喜欢独自“念书”,胡念一气。妞妞脾气非常大,哭闹是家常便饭。


后来,父母带妞妞去过几个医院,看过小儿神经医生,进行过CT、核磁、脑电图等检查,专家认为妞妞可能存在孤独症倾向。带着困惑和迷茫,妈妈带妞妞来到某精神卫生。经过医生的仔细检查、测评,被诊断为妞妞得的是儿童孤独症。得知自己的女儿真的患了孤独症后,妞妞的父母到处咨询、查书、上网,比较后得知北京军颐中医医院在治疗儿童孤独症方面非常权威,于是一家人决定去北京军颐中医医院再试试看。


来到医院,经过进一步咨询和测评后,北京军颐中医医院专家确诊妞妞得的确实是儿童孤独症。专家说,从神经生理的角度看妞妞存在着前庭感觉、本体感觉、触觉的统合障碍,并由此导致的视听觉和语言发展的全面落后,要配合针对性的运动训练,以疏通其神经通路,调整大脑对信息刺激的处理,这样会有助于妞妞的康复。


开始训练时,妞妞无法按计划进行。于是,根据具体情况,医院专家对妞妞进行了她能接受的大笼球训练。然后,在孩子能主动参与的基础上,逐渐增加数量和强度,并进一步改为以吊缆、滑板为主的训练。经过3个多月的训练,妞妞有了眼神,能盯着看老师讲话,能听懂老师的指令,基本上能按指令进行训练,有了社会性微笑,情绪稳定了许多,不像开始时,根本不进教室,即使到了教室,也到处乱跑,不听指令,不是抓咬老师,就是打抓同伴,要不就抢别人手中的玩具。针对妞妞以上的进步,专家认为,继续以调整前庭感觉为主,同时调整触觉。教育训练至半年以后,妞妞的语言有了进步,会用点头、摇头、挥手表示“同意”与“不同意”能回答因果关系的提问;能按老师的吩咐涂鸦;能和小朋友分享游戏(如老鹰捉小鸡)和玩教具;对故事中的情节能做简单针对性回答。


之后,通过医院的随访,妞妞父母说,现在妞妞已经能够掌握平时做事的规律和程序,也能和人建立正常的交往能力和读写能力了。


关键词:

疾病自测
就诊须知
预约挂号
医院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