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严重者可使儿童自残
自闭症严重者可使儿童自残,自闭症是现代社会中发病率越来越高、越来越为人所重视的一种精神和心理上的疾病。症状主要表现为,孩子不愿和人交流,整天沉迷于自己的世界,多数孩子不开口说话,生活自理能力差,学习有明显障碍,接触新鲜事物的欲望和能力较弱等等,严重的还会有自残或暴力的倾向。下面是北京军颐中医医院专家为大家做出的具体介绍。
让家长和医生比较头疼的一个问题是,自闭症儿童时常有自我刺激行为,自闭症严重者可使儿童自残。那什么是自我刺激行为?儿童自我刺激行为分为哪几种?自我刺激行为该怎么矫正?
(一)何谓儿童自我刺激行为
自我刺激行为是指孤独症儿童在没有特定环境诱因的情况下,一天之内反复不断的摇晃、转动、拍打身体某部分器官,而且是普通儿童的奇怪行为。虽然有些行为比自我刺激行为还要严重;虽然它不一定对患儿产生伤害和危及他人安全,但是它却足以妨害患儿对日常生活的适应,会干扰功能性生活技能的获得,因而,它同样是极令人困扰的问题行为。
(二)自我刺激行为的种类
)头部自我刺激:不断的摇头、点头、转头、抓头发等;2)脸部自我刺激:盯视、痴笑、伸舌、玩口水、添物、扭转嘴唇、牙齿发出声音、用手贴口部及耳部、玩弄舌头等;3)手部自我刺激:扭转手指、部分手指不停晃动、将手指做成其它形状、摆动双手、双手手指对敲、用手敲身体某部位等;4)身体自我刺激:身体向前或向后不断摇晃、左右摇动身躯、旋转身躯、激烈跳动、紧抱身体、扭转双手置于耳后、怪异的跳动(或跑动)等;5)其它自我刺激:尖叫、闻自己或他人身体气味、呆望天空、强迫性写笔记、大量时间的计算、公开手淫等。
(三)自我刺激行为的矫正策略
自我刺激行为通常和外界刺激原因没有关系,而是患儿内在刺激的反应。如果仅是患儿一个人在房间独乐就无妨。但是,任何人都不可能长期独处于一室,而要参与到团体中去。特别是孤独症儿童更需要更多地参与团体活动。要是在团体活动或与他人交谈中发生自我刺激行为,不仅看起来很奇怪,而且还将使目的行为受到妨害。即影响团体或他人活动,又影响自己的活动。因此,正确矫正孤独症儿童自我刺激行为,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1、抗拒自我刺激
当患儿出现自我刺激行为时,要求他用另一行为代替和抗拒自我刺激。例如:对玩弄舌头的患儿,让他张开嘴巴(亦可进一步指导儿童做舌体操练习,配合发音训练);对摇晃手指的患儿,让他把手指张开放在桌上(或膝盖上);对摇摆身体的患儿,要让他倒立等等。这些方法简单易行,但应注意使用频率和使用后的行为观察和适当的行为补充练习,以防患儿造成新的固执行为或出现的麻烦。如令其将手放在桌上适当时间后,应适量给一些手工活动做为补充练习。
2、奖励良好行为
有的患儿是想利用自我刺激来逃避训练功课或其它活动。如果要减少患儿的逃避意图,比较简单的办法就是在他能合作的时候给予奖励。奖励更多可接,受性的行为是很需要的。在奖励患儿时,必须要告诉他为什么会得到奖励。比较好是在良好行为出现的同时提供特定的奖励。奖励办法应更多的使用有形奖励,同时也可使用表扬、赞美等方式。如果使用强化物,则需充分考虑强化的时间、形式和应强化的行为,切忌乱用。
3、学习适当的社会行为
这里的“社会”泛指孤独症儿童自身之外的一切外界环境。即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让患儿学习与家庭成员相处原则和习惯、待人接物礼仪、饮食起居等;让患儿学习学校课堂常规、教育活动规范、集体行动规范等;让患儿学习社会公共场所行为规范等。在抗拒自我刺激行为的基础上学习适当的社会行为,是矫正患儿自我刺激的的根本的指导方法。
北京军颐中医医院专家说如果通过以上几种方法仍然病情无好转,那么,就需要到正规的医院接受系统正规的治疗为好,有助于病情得到根本上的治疗,尽早治愈,那么该怎么治疗自闭症呢?
临床医学证明,自闭、精神分裂、神经衰弱、焦虑、恐惧等各种精神障碍疾病无法彻底治愈的根本原因是在于传统治疗只停留在控制神经递质分泌,无法有效修复神经递质的受体机能障碍导致的受损脑细胞。建立了科学、完善的脑细胞和神经递质之间的“细胞修复”和“递质平衡”的理论,从基因学的层面上破译了失眠、抑郁、精神分裂、神经衰弱、焦虑、恐惧等各种精神障碍疾病久治不愈的根本原因。
能快速修复受损基因,激活脑细胞再生。有效调控神经递质平衡,改善大脑组织供氧,迅速改变患者症状,对自闭、精神分裂、神经衰弱、焦虑、恐惧等各种精神障碍疾病有显著疗效,3到5天有明显好转,1-3个疗程彻底治愈,且绿色,安全,高效,愈后可彻底杜绝复发。至今已成功治愈73000多名患者,解除了广大患者及家人的困扰。
自闭症儿童行为较为固执。矫正自闭症儿童的自我刺激行为是一个必须长时间坚持的重要治疗方式。北京军颐中医医院专家提示:自闭症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造成严重的困扰,自闭症严重者可使儿童自残,因此应当对自闭症进行及早治疗,以避免出现严重的后果。
关键词:
上一篇:轻度自闭症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下一篇:孩子怎么会得自闭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