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自闭症儿童以提高其语言接受及理解的能力(二)
第一,关于坐的训练。训练要从比较简单的行为动作开始。这样教者与孩子都有比较大的可能性获得成功,从而为以后更为复杂的训练打好基础。因此,对自闭症儿童的坐的训练,往往成为干预的第一步。当然,其假设是该孩子在没有训练以前不能好好地坐下,从而妨碍其他方面的学习。
教者选择恰当的小椅子,并把它放在孩子的身后。教者要准备一些该孩子非常喜欢的奖励物品,如小块糖果或饮料等。教者发出“坐下”的指令。同时可以用手帮助孩子往下坐好。一旦孩子坐在小椅子上,教者立即说“坐得真好”,同时给以适当的奖励(如喂孩子一小口橘子水或亲孩子一下)。然后教者让孩子站起来,必要时可以给以帮助。在孩子站好后,再重复以上步骤。
在此过程中,教者要逐渐地淡出对孩子的辅助和奖励。同时慢慢地增加孩子与小椅子的距离。如果孩子想擅自离开小椅子,教者要坚持把孩子放回到椅子上去,以使孩子明白必须得到许可才能离开。当孩子能在一个环境、按照一个教者指令完成以上步骤后,训练应换在其他环境、由其他教者来进行,以便将此培养成为自然的行为。第二,关于接受指令的训练。对自闭症儿童进行接受指令的训练有多重的目的。其中比较重要的是提高孩子的语言接受能力和听从大人要求的能力。这种训练应在孩子有一定的模仿能力的基础上开始进行。在接受指令训练的初期,应让孩子坐着并安排有关的程序,这样教者可以有较多的控制。其后,当孩子比较能接受指令后,进而让孩子在走动的过程中接受指令。
接受指令训练的主要步骤可以安排如下。教者让孩子坐在小椅子上。教者首先给予带有具体背景内容的指令。如把一个小球放在桌子上并说:“把球给我。”如果孩子不能听从教者指令,教者可以给予视觉辅助,如在说“把球给我”时用手指着小球。如果孩子还是不能完成动作,则教者进而可以给予手把手的辅助,即扶着孩子的手将球交给教者。在进行手把手的辅助时,往往可以有第二位教者,从孩子的身后给予辅助。一旦孩子能把球给教者后,随即给予奖励。如果孩子基本能接受该指令,教者应该慢慢地撤消辅助,如首先慢慢撤消手把手的辅助但仍然保留视觉辅助。然后,在孩子适应这种情况后才完全撤消视觉辅助,使孩子在教者的口头指令下独立地完成动作。
教者接下来要让孩子学会区别不同指令。当教者说“把球给我”,孩子会把球给教者。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孩子听懂了指令。如果教者接着说“举胳膊”,也许孩子还会把球给教者。为了让孩子能根据不同的指令做不同的动作,在教者说“举胳膊”而孩子要给球的情况下,教者应该大声地说:“不对!”同时再重复“举胳膊”的指令。如果孩子还是不能完成要求的动作,则教者可以相应地给予视觉辅助和手把手的辅助。当孩子能完成这一动作时,教者再重复“把球给我”的指令。这样随机轮换进行训练,直到孩子能区别不同指令并完成相应的不同动作。
第三,关于理解物体名称的训练。对有发展性障碍孩子进行理解物体名称的训练,有助于他们懂得关于物体和动作的名称,并进而为进行其他方面的沟通打下基础。在理解物体名称的训练中,教者应该首先选择孩子熟悉的物体来开始训练。例如“杯子”、“饼干”和“鞋子”,等等。
理解物体名称训练的主要步骤可概括如下。教者和孩子共同坐在桌子边上,并清理掉桌子上无关的其他东西。教者可先在桌子上放一小块饼干,并问孩子:“你要什么?”如孩子指着饼干,则给予奖励如让其吃饼干。然后教者在桌上再放一件东西如一个杯子,并发出指令“摸杯子”。如果孩子听从指令而摸杯子,教者再重新换放一样东西并发出相应的指令。
关键词: